在性能测试中,监控数据是判断系统健康与瓶颈位置的关键依据。LoadRunner既能在压测过程中实时展示曲线,也能在测试结束后回放分析。要看懂这些数据并让它稳定刷新,需要明确查看入口、理解常见指标,并为异常刷新准备可执行的修复步骤。
一、LoadRunner监控数据如何查看
想把监控数据用起来,需要同时关注在线曲线与离线回放,两者结合才能定位问题根因。
1、在Controller开启在线监控
进入Monitors页面,添加Windows资源、Web服务、数据库与网络等计数器,设置采样间隔为五到十五秒,重点关注CPU使用率、内存占用、磁盘队列、网络吞吐、连接数与错误率。通过缩放时间轴与固定时间窗观察峰值与回落。
2、在Analysis回放与对齐
测试结束后打开结果集,加载监控图表与事务曲线,使用叠加视图查看响应时间与系统资源的同步关系。切换平均值与分位数视角,标注峰值时刻与恢复时点,导出图表与原始数据备档。
3、合并服务端观测数据
将应用日志、访问日志、数据库慢查询日志导入并与Analysis时间轴对齐,确保时间戳一致。用同一基准时间对比事务波峰与服务端异常,验证是否存在因果关联。
4、使用SiteScope与系统监控集成
在Controller配置SiteScope或操作系统资源监控,添加远端主机地址与凭据,选择连接数、缓存命中率、线程池占用等关键计数器,统一刷新频率,减少不必要的指标堆叠。
5、保存监控模板与视图
将常用计数器组合存为模板,开场前做一次空跑预览,以便快速复用并确认曲线可以正常刷新与记录。
二、LoadRunner监控数据刷新异常时怎么修复
刷新卡顿或数据断档并不一定是被测系统故障,更多是监控链路配置与资源压力导致。
1、核查网络连通与端口放行
验证控制机到目标主机的网络可达,放通文件共享与远程注册表等通道,云主机需要在安全组开放相应规则。若采用SNMP或第三方监控,也要确认对应端口未被屏蔽。
2、检查权限与本机服务状态
确保监控账户具备性能日志读取与远程访问权限,目标机开启远程注册表与性能计数器相关服务。若通过SiteScope采集,确认服务与代理均为在线状态。
3、统一时间源并校准时钟
控制机、负载机、被测服务器使用同一时间源并保持时区一致。时间漂移会造成曲线停滞、倒退或错位,影响分析判断。
4、降低采样压力与指标数量
过短采样间隔或过多计数器会挤占链路与主机资源。精简到关键指标,将刷新间隔调至十秒以上,优先保证曲线连续与可读。
5、重建监控连接与清理缓存
在Controller移除失效主机后重新添加,清理本地结果临时目录并重建场景。若仍异常,先用系统自带监控工具单独采集,确认问题是在网络权限还是在LoadRunner配置。
三、LoadRunner监控分析的实践建议
想让监控真正服务于结论,需要稳定的基线与清晰的观测口径。
1、建立低负载基线
在系统空闲或低负载时采集一套完整监控,后续以此为参照判断变化幅度与趋势。
2、按角色分层建图
前端网关、应用服务、数据库与缓存分别建图展示,避免单图信息过载,便于快速定位层级问题。
3、设置关键阈值与提醒
为CPU长期高位、连接数突增、错误率上扬设定阈值与提示,缩短故障发现到定位的时间。
4、结果多源互证
每次测试后将Analysis结果与脚本日志、服务器日志、APM平台数据互相验证,确保指标口径一致,避免误判。
总结
LoadRunner监控数据如何查看LoadRunner监控数据刷新异常时怎么修复的核心在于两点:一是在线与离线结合,把曲线与事务放在同一时间标尺下解读;二是为刷新异常准备标准化排查路径,从网络与权限到时间同步与采样压力逐项核对。以稳定基线与分层观测为抓手,监控数据才能真正转化为清晰可信的性能结论。